第 194 章 大明王朝15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dingdian666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微颤抖:“见证朕文治的书册只剩八百?”
    殿内群臣纷纷把头一低:陛下,想想秦始皇的藏书,几乎断绝传续,咱好歹还剩八百,能让后人摸着影,算不错了。
    什么不错?朱棣怒吼:万余册书对比八百,你告诉我不错?
    朱家后世儿孙怎么如此不中用!
    越想越气的朱棣啪的一声重拍案桌:“待永乐大典完刊后,除刊行天下外,朕还要带入皇陵去。”
    他的皇陵好歹能
    防战火吧?
    【永乐大典虽是皇皇无边巨著,但它对民生帮助不大,对天下民生安排,朱棣有过蓝图计划:斯民小康,朕之愿也】
     抛出话题后,天幕加快语述:【为实现心中蓝图,朱棣坚决施行老朱政策:军粮不烦百姓。
    他在朱元璋的田制上进行改制,把军屯改为屯田子粒,也叫做‘屯田赏罚例’,即:他给每个士兵分五十亩地,根据土地肥沃,每个屯的收粮数额,以及赏罚情况,都用红色牌记录,然后树立在屯上。
    相当于朱元璋军屯田是:集体大锅饭;
    屯田赏罚例是:包产到户;
    只是朱棣的包产到户有绩效要求,达到有赏,没有则罚;
    如承包到户的第二年,宁夏总兵何福就大力搞生产,屯田丰收朝廷喜,成功获得朱棣嘉奖】
    消完气的朱元璋提笔抄作业:后人继续,说详细些,咱有时间慢慢记。
    【朱棣的做法让天下赋税粮有了两套征收系统,即:
    民官收:赋税粮;
    军田收:屯田子粒;
    军田的收入让边疆大部分地区实现自足,在不劳烦百姓的情况下,大明国力迅速恢复】
    天幕刷刷刷地列出一行行相关记录,朱元璋伸头细观:
    永乐元年民田官田总赋税粮:3129万石、军屯田2345万石,共计5474万石;
    永乐二年民田官田总赋税粮:3187万石、军屯田1276万石,共计4463万石;
    ....
    看到永乐十年后,他眉头狠狠皱起,民田官田尚能维持三千万石数目,军屯怎么容降至千万以下?
    永乐十一年军屯:910万石...到永乐十六年时,军屯甚至降到了810万石,两年后只剩515万石;
    朱元璋越看杀气越浓,军屯数目降至如此快,说明了什么?
    大明田制出了蛀虫,有人敢贪老朱家的粮食!
    他杀气腾腾地转向朱棣:你小子没类咱的剥皮楦草?
    面对贪官污吏就该杀杀杀!
    按永乐时期全国军队每年粮饷1705.75万石来算,从永乐十年起军屯就支撑不起朝廷军队运转。
    至于为何撑不起,之后再谈
    天幕浅浅地提了一句后,把话题转到其他,只留下老朱小朱抓耳挠腮地崔天幕讲军屯。
    【总之朱棣凭借军屯改制,在初期渡过了气候灾难问题;
    如永乐元年,宫门还没摸清的朱棣就接到急报:徐州、山东、河南等地发生民饥;
    山东青州诸郡发生群蝗灾;贵州等地亦有蝗灾发生;
    松江府华亭县遭旱涝灾害;河南陈州大雨伤粮,当地几乎绝收】
    李世民对永乐帝升起一丝微妙的共情:“朕初登基时亦是天灾降临,天生煎民,逼民走向绝路,朕以为那是上天对朕的惩罚。”
    如今看来永乐帝帝位也甚为不顺,若不小心应对,江山
    有再覆危险。
    虽然他知道永乐帝安然度过,但在共情之下他仍有担心。
    【仅永乐一朝赈灾救济就高达三百二十余次,除天灾外还有人为因素,如官员隐报导致灾情扩大】
    天幕再次贴出一排排墨子,看得人触目惊心:
    永乐五年五月,河南郡县旱涝,民以掇草为食,官员瞒报;
    永乐六年九月,江西福建暴发瘟疫,官员瞒报一年,最后由户部报告上奏,此时瘟疫已夺七万八千条性命。
    永乐十一年正月,山西发生饥荒,民以树皮、草根为食,官员瞒报;
    永乐十八年十一月,山东邹县发生饥荒,官员瞒报;
    ...
    朱棣边抄天机边咬牙切齿:父皇的剥皮楦草,安排上!
    不下重刑,百官不惧!
    听到父皇自言自语的话,朱高炽头疼欲裂,朝廷积威已深,再行峻法...百官更念建文帝的好。
    他该怎么劝父皇?
    【面对才将将恢复元气的国家而言,救灾、免税都需要粮食,钱财,粮食从田里来,那钱呢?
    钱从何来?】
    殿内响起振奋人心的乐声,金光闪闪的‘郑和下西洋’几大字出现在历代君眼前;
    瞬间所有君臣挺起背脊,拿好小本本时刻准备记抄记。
    而原名马三宝今为郑和的宦官,则哆嗦到嘴唇发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