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87 章 大明王朝08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dingdian666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既不是长子,也不是嫡子,而是朱标第二子,先天性理法不足】
    天幕轻叹:【朱元璋立朱允炆颇有些无奈,嫡孙朱雄英走在朱标前头,他还能稳得住,但朱标又走在朱元璋前头。
    老朱真有些稳不住。
    选秦王吧?
    大明怕是要走大秦路线:二世而亡,选其他儿子?
    也不行,咋办?】
    刚刚还强硬的马皇后,闻言,泪水如雨坠落,身子根本立不住,下意识地抓紧朱标衣袖:“标儿...”
    朱标来不及伤心嫡子早夭,低头轻声安慰亲娘,刚劝慰几l句就听天幕
    【最后老朱经过挣扎,选择朱允炆做嫡长孙,钦定为大明继承人。
    为稳固朱允炆地位,老朱在遗诏中明确表示:皇太孙允炆,仁明孝友,天下归心,宜登大位,以勤民政。
    还重申了藩王权利,除自己护卫军外,不得染指其他事务。
    为防止大臣不服,他还特意说明‘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佑。’
    总之天下臣民奉皇太孙朱允炆为主,尔等不得造次。
    为加强自己继承合法性,朱允炆将老朱遗诏公之天下,明白告诉世人:朕是太祖钦点继承人!】
    天幕话语犹如炸雷,一个接一个地劈向朱家:
    【偏偏世上还有朱标真正的嫡次子朱允熥在世,论齿序他只大朱允熥一岁,论身份他是庶子扶正,所以在礼法上就有些小小尴尬。
    他即位后托古改制
    (),讨论周朝法度,希望借周礼稳固帝位。
    毕竟他是老朱钦点大明继承人】
    朱标猛地看向朱元璋:他的嫡次子朱允熥?
    朱元璋被大儿盯得一时无措:“咱...”
    很快朱标就冷静下来,垂眼道:“爹,咱们接着听。”
    想必蓝玉谋反定是大案,且牵连到鄂国公,否则爹不会视朱允...他神情一顿,心绪复杂地悄声念出未曾见面的嫡次子名字:朱允熥,熥儿。
    朱标抬眼射向朱棣,朱棣双膝一跪,直接道:“太子大哥,弟弟不知未来全貌,但敢发誓:弟弟绝无逼侄儿入绝境之心。”
    一番话说得真情切意,朱标动了动嘴角,静静地收回眼,把目光投到天幕上。
    天幕似乎极为无语,直接吐槽:【不愧是爷孙,老朱小朱爱周朝爱得死去活来。
    朱允炆的年号建文,既有德惟善政,政在养民之义,也有萌周公之礼,继春秋大业之意。
    为显复古,朱允炆把官名也全面更改:如光禄寺卿改为光禄卿,大理寺卿改名大理卿,大理寺改大理司,其作用属性不变】
    天幕再次吐槽:【不知道改了有啥意义?
    还反复把宫门、殿门反复更改是什么意思?
    今日改官名,明日改殿门就是朱允炆垂拱而治的原因?】
    长孙无忌皱眉,长孙无忌疑惑:哪门子的复古?
    大理寺卿自汉便叫此名,北齐改廷尉叫大理卿,而光禄卿南朝梁国官名。
    而且...长孙无忌瞅了眼自家陛下:帝王稳不稳固难道不看自己实力?
    当初讲大唐锦绣江山时,后人可没说礼法尴尬之类的话,言语中尽是对陛下推崇。
    正想着,耳旁就传来杜如晦嘀咕的声音:“建文帝想复古仿周朝官制都行,实在不行看看大汉,看看他们大唐也成,周国祚绵长,汉唐疆土广袤国力强盛,怎么偏偏学了南北朝官制?
    不祥之兆啊!”
    长孙无忌:...你怎么变得神神叨叨的?
    【在政事上朱允炆对官员很是信任:削藩交给齐泰、黄子澄;
    官职改革交给方孝孺掌控;
    人事选拔让吏部张紞等人负责】
    朱棣嗤笑:“黄子澄做了半生的东宫伴读,没正经干过一件正事。
    至于方孝孺?”
    他眸色嘲讽之色更浓:“研学学究而已,竟被称作‘天下读书人的种子’?”
    他能用好僧人姚广孝,他的好侄儿却用不好满朝学士,所以朱允炆败得不冤。
    【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是朱允炆的核心决策层,俗称建文三智囊。
    其中方孝孺最为重要,因为他是指导治国思想的重要人士】
    冷静下来的朱元璋,揣着手讷讷念着方孝孺三字,只觉得这名颇为熟悉,在哪听过?
    他转头问李善长:“你知方孝孺?”
    面对陛下的提问,李善长只想叹气:
    方孝孺是几l十年建文朝大臣,那时他早已成为一具枯骨,他哪知详情?
    朱标冷静地吐出心中猜测:“或许是济宁知府方克勤族人?”
    反正都姓方,又都是浙江,说没关系又不太可能。
    朱元璋不知方孝孺是谁,但他知道方克勤啊!
    好官,有名的循吏,名声大得他都听说过,他还特意查过济宁户数,发现方克勤干得的确不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