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98 章 大明王朝19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dingdian666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取之处,后人朕命你多讲,朕好参照融合汉制。
    【纷至沓来的难缠政务砸向朱瞻基,偏偏朱瞻基不是朱元璋,身上没长满肝,无法通宵处理大小事务。
    他也没办法效仿朱棣,让儿子平衡皇帝-百官之间的关系,做不到以太子兼替丞相,调和百官处理政事。
    面对纷繁复杂的政务他该怎么办?
    朱瞻基选择提升内阁地位、抬宦官(太监)来弥补这片空白】
    他就知道!
    朱元璋麻木地看着宫门上的铁牌:内臣(太监)不得干预政事,预者斩。
    他定下祖制,不准宦官干政,为防后世儿孙遗忘,特意在宫门上挂上铁挂以作提醒,结果呢?
    该坏祖制的还是要坏,作为躺在皇陵的明太祖,他没法跳起来打不肖子孙。
    众人顺着他的目光,自然也看到宫门前的铁牌,将天幕之语与铁牌禁令摆在一起...满臣文武的脸色开始变得怪异。
    朱标忍不住疑惑:“父皇挂在宫门的祖制铁牌会落到何处?”
    融了打铁还是归入杂物间?
    他话刚落音,无数道目光就聚焦在朱棣身上:请问燕王,陛下亲挂内臣不可干政的铁牌归处是?
    努力保持平静,结果没维持住朱棣回瞪:看什么看?你问我问谁?
    反正他现在没干坏祖训之事,想知道自个投胎问阎王去,别烦他!
    朱高炽时期内阁开始崛起,拥有密封言事的权力,到朱瞻基时,他对杨士奇、杨荣与杨溥格外器重,事无大小有三杨参加,这时的内阁权力开始超过六部,成了皇帝与百官之间的沟通桥梁。
    明朝在历代中很特殊,任何朝代都是从武转文,以示国家安稳国力上升。
    但明转得比较失败,对文官没有形成制度约束,朱元璋是以杀压朝堂,期望让百官保持廉洁。
    朱棣是在杀戮方便是大号朱元璋,政治格局根本没偃武修文,朱允炆是文治转得太过,王莽版本2.0预备。
    朱高炽在位太短略过,所以明朝偃武修文由谁开始?
    朱瞻基
    同时宣帝的刘询,好奇地是看向天幕:自己功绩在后人口中仅寥寥数语,而明宣帝却是大幅篇章介绍,想想还真有些嫉妒。
    这就是讲朝代与单讲帝王的区别吗?
    天幕顿了顿,还是补充道:【朱高炽在位时间短,但他抓民生有一手,他的政策跟建文帝不同,建文帝是大手一挥:赋税减减减,朱高炽是有针对性减税。
    如江南发生水灾后朝廷减税,朱高炽为防止征税过程中出现害民弊端,改税粮为棉布或宝钞。
    棉布为普及家庭用品,百姓都有,而宝钞?更是不值钱的货币。
    如此一来朝廷既能得棉布,也能刺激宝钞流通,算是一举数得。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教科书会将仁宗、宣德两朝并称‘仁宣之治’,就是因为朱高炽开启转型,朱瞻基把大明各项制度整顿了一遍,让大明船头冲向太平。
    所以他们父子二人并称‘仁宣之治’】
    不等明朝众皇帝有所反应,天幕继续道:
    【朱瞻基让内阁高于六部,获得票拟权、决策权、议政权、人事推荐与任免权,考试选拔权,以及一定司法权,和最重要的封驳权。
    内阁拥有以上权力后,相当于内阁成员共担丞相职责,群策群力,这是很明显的转变趋势,但这个趋势屏蔽了军事。
    明进内阁条件是什么?
    非翰林不得入阁。
    你军事呢?把兵部纳入内阁管辖?
    忘了大明与谁共享天下吗?】
    天幕再次哐哐哐发砸下一句话:与武官共天下!
    响得朱由检忍不住捂耳朵,他默默地复念神迹最后一句话:大明与谁共天下?
    定国公、荣国公、成国公等等,朱由检顿住,成国公朱能?
    成国公为成祖平安南病逝,世宗遭遇大火是朱家人冲入火场就驾...与其他武勋相比,成国公一系能信?
    他急忙翻身扒出百官名录,想找出这代成国公是谁,很快他找到成国公一系传谱:十二代成国公朱纯臣。
    纯臣、纯臣...朱由检指尖划过纯臣二字,眼中爆发惊人的光芒:朱纯臣当心!
    他啪的一声合上书册,高声喊道:“来人,传成国公朱纯臣。”
    【翻开史记便会发现,明朝许多武勋家族,传承于洪武永乐,朱元璋杀官但只要心向朝廷就能安稳,朱棣更是厚待靖难功臣,除了功臣后代不争气,让故宫子弟军事能力拉跨外,明廷都让他们世袭到明末,真正做到与国同休。
    世袭武官为明征战,为国戍边,但没机会入内阁,反而受制文官,制度上没说话机会,这多可怕。
    决策层仅文官会造成什么灾难?
    参考隔壁大宋】
    隔壁大宋涨红了脸:后人,你过分了啊,讲明就讲明,别扯他大宋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