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二章 探望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dingdian666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    今年的诺奖评委会势必要搞点大动作,选出重量级人物,对评委会来说,李谕+昂内斯的组合足够有说服力。
    之所以要用“说服力”一词,是因为去年物理学奖的获奖人实在乏善可陈。
    19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达伦,是个瑞典人,各位一定没听过,很正常,李谕也没听过。
    这人虽然多少有点研究成果——主要是改进了航海用的灯塔,但这种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能算在物理学领域,否则能拿奖的太多了,比如发明飞机就比改进灯塔抢眼得多。
    在二十世纪初的众多大佬面前,这样的成就根本无法脱颖而出,绝对拿不了诺奖。
    达伦本人一直是个兢兢业业的工程师,突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他自己都有些蒙圈。
    里面肯定有故事。
    提名达伦并强势让他获奖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。
    诺奖评委会与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两个独立组织,按照诺奖的评选流程,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是主要提名机构,组织评选及最后决定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。
    有那么一点“君主立宪”的意思,瑞典皇家科学院只是负责礼仪上的内容。当然了,瑞典皇家科学院也可以提名人选。
    目前诺奖评委会与瑞典皇家科学院有点小矛盾,双方经常暗中较劲。
    去年评委会提名了17人,而皇家科学院只提名了达伦一个。
    为了表明自己才是老大,瑞典皇家科学院控制投票,成功让达伦获奖。
    瑞典皇家科学院是这样想的:作为份量最重的物理学奖,颁发了这么多年,一个瑞典人都没有,面子上有些挂不住;而且达伦有悲情人设,——他为了做研究,不慎失明。
    悲情人设加上自己人,瑞典皇家科学院必须力挺!
    反正最后就这么硬塞进去了。
    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事后也觉得事情办得有点不妥,于是在去年的颁奖典礼上取消了领奖者演讲,并且没有按惯例印发人物及成果宣传手册。
    这就导致达伦领奖时鸦雀无声,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从哪冒出来的,直到院长宣布其获奖,才响起了掌声。
    但评委会气没消,许多学者公开抨击瑞典皇家科学院。为了平息怒火,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没有做任何提名,全由诺奖评委会自己拟定。
    诺奖评委会很担心诺奖混入太多水分,影响权威性,这对自己的伤害会非常大,于是今年搞了非常物理的成果。
    李谕能拿奖的研究其实还有不少,但许多都涉及了超前的量子理论或者天体物理学(离不开原子物理学)。
    诺奖评委会最终决定颁发给更多学者能复刻同时很有“深度”的超导和抗磁性,即仍然没有脱离经典物理学。
    获奖肯定要去领,李谕感觉该再出去一遭,不然等一战打起来就真没机会了。
    尤其那时候想联系德国的一众科学大佬会很难,除了普朗克、希尔伯特,爱因斯坦一战前也正好迁回了柏林。
    四年中德国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络,包括学术界,就算能通过信件艰难保持沟通,也会被层层审核,总之很麻烦。
    趁时间来得及,李谕先忙乎完国内的一些事,同时准备好论文和专利,到时候继续狠狠薅一拨羊毛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几天后,李谕正在家中加紧写论文时,鲁迅突然造访。
    看到他伏案奋笔疾书,鲁迅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,然后说道:“疏才兄的英文书写能力比中文强好多。”
    李谕放下笔说:“听不出你是在骂我还是夸我。”
    “当然是夸你,”鲁迅笑道,然后问,“在写什么文章?”
    李谕说:“我在演算几个式子,关于原子内部的能量分布,并且对原子光谱进行推导,公式有点复杂,可能要算好几天。”
    鲁迅又看了一眼里面的数学符号,说道:“果然是能在科学之道上睥睨天下之人,我想全国不会有第二个人看懂。”
    “这句就不是夸赞了,我非常希望更多国人能看明白,”李谕说,“豫才找我有什么事?”
    鲁迅说:“我想去看一位医院中的同学。”
    李谕问道:“在日本读书时的同学?”
    “是的。”鲁迅点点头。
    李谕疑惑道:“为什么先来我这儿?”
    鲁迅说:“因为那所医院在日本公使馆,我认识的人中,能在洋人公使馆出入自如的,好像只有院士先生您。”
    “谁生病了?”李谕又问。
    鲁迅说:“蒋百里。”
    “蒋百里?他不是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当校长哪?”李谕说道。
    鲁迅叹了口气:“不久前,百里兄突然在对全校师生讲话时拔枪自杀,要不是旁边的护卫反应快,让他的枪偏了一点,人当时就没了。”
    李谕愕然:“为什么要自杀?”
    鲁迅说:“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