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1农谚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dingdian666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部的差,马上就说道。
    说起来钦天监虽然是独立衙门,可谁叫这衙门是归礼部管,出了岔子可不是就要礼部的锅。
    “咱们还是先让户部早些筹措些赈灾钱粮为好,工部那边最好也让各地河道分守、御史动起来,尽快复查域内河防才是。”
    万士和急忙又补充一句。
    “一龙治水,十牛耕田,怎么都凑到一块去了。”
    吕调阳没有接茬,只是咂咂嘴喃喃说道。
    吕调阳口中的一龙治水、十牛耕田其实都是民间俗语,也是农谚,都是流传相当久远,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的事儿。
    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,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,虽不一定十拿八稳,可准确性还是超过一半。
    至于这话,其实也是古人总结的预测一年年景好坏的古老的方法,就是通过看正月初一以后,第一次出现相应干支纪日的时间,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年景。
    比如“几龙治水”,指的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开始,第一个出现辰日(辰为龙)的日子在初几,就是几龙治水。
    列如是在正月初六,就叫“六龙治水”,在初八,就叫“八龙治水”等等。
    因为古人认为龙是代表天生的神仙,而且是掌管雨水的。
    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,就是“龙多旱、龙少涝”,意思是说龙的数量越多,当年的雨水就越少,而龙的数量越少,雨量就越多,这也是民间所说的谚语“龙多不下雨”。
    今日万士和报钦天监才发现的明年是一龙治水,那自然是说大初一就是辰日,一龙治水,可不就预示明年的雨水可能会很多。
    不在这个位置,大家自然会觉得无所谓,可这些年内阁被水患所扰,听到明年可能雨水大,怎么不会被惊到。
    还有就是十牛耕田,意思和一龙治水相近,说的就是每年第一个丑日(丑为牛)在正月初几即是“几牛耕田”。
    古时候,牛是主要的耕种的牲口,是农民的好帮手。
    明年是“十牛耕田”,那这样的年景好不好呢?
    在民间也有一句谚语,叫“一牛耕田耕不撤,九牛耕田牛有歇”,暗示着牛的数量与人们的耕作关系密切。
    牛的数量少,那么牛就很辛苦,但也说明田地好耕种。
    而牛的数量多,那么牛可能比较轻松,但这也说明了当年的田地不太好耕种,平时几头牛就可以完成了,而这样的年份却要十头牛来共同完成,只能说明田非常难耕种。
    前有一龙治水,后有十牛耕田,可不就是预示着来年怕是有大水,不仅影响漕运,还影响大明各地的农业生产,这就不是个小事儿了。
    好吧,钦天监职能就是观察天象,推算节气,制定历书,还有就是阴阳之术。
    现在发现明年天气怕是不好,这不就马上报到礼部,再往上奏,让朝廷早做准备。
    要说这农谚的来历,就很有些历史。
    如“秧好半年稻”,“麦要浇芽,菜要浇花”等农谚,见之于明朝的《沈氏农书》;“寸麦不怕尺水,尺麦但怕寸水”等农谚,则见之于明末的《天工开物》。
    “若要麦,见三白”,“正月三白,田公笑赫赫”等农谚,见之于唐朝的《朝野佥载》;“欲知五谷,但视五木”,“耕而不劳,不如作暴”,见之于南北朝时期的《齐民要术》。
    古书中引用的农谚,还往往冠以“谚云”或“古人云”字样,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,到底早在何时,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。
    至少目前所知,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,如浙江农谚:“大树之下无丰草,大块之间无美苗”一句,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一世纪桓宽的《盐铁论》轻重第十四:“茂林之下无丰草,大块之间无美苗”、“骤雨不终日,飓风不终朝”。
    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“相似。
    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,因此后世也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。
    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,所以农谚的起源也可能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。
    如果说,音乐、舞蹈、歌谣都起源于劳动,那么,农谚可能就是农业劳动中从分化出来的歌谣的一支分支。
    类似的还有三人分丙,八日得辛等,都是古人预测来年气候,指导农业生产的谚语。
    其中丙通“饼”,饼就那么大,如果分的人多了,大家都吃不饱,分的人越少自然越好。
    所谓“一龙治水,十牛耕田,三人分饼”,这些指标分别对应着雨水情况、田地耕种难度以及粮食收成。
    本来是轻松坐在这里喝茶聊天等着散衙,没想到临了却被万士和打断,三人的表情自然都不轻松。
    “那”
    张居正沉吟片刻就说道:“那就招王国光、葛守礼来内阁议事,工部那边,朱尚书此刻还在徐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