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1从祀之争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dingdian666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拜祭至圣先师,说他是万世之师也并没有过奖。
    他的思想,穿越几千年,影响几十上百代人,所以才有了“千秋帝王之师,万世人伦之表”的赞美。
    就算反对儒家之人,都不可能否认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。
    魏广德对此事的漠视,倒是让张居正产生了别的心思。
    说起来好笑,因为此时朝中正有一股暗流在涌动。
    而涌动的源头,正是关于孔庙从祀牌位。
    孔子是“万世师表”,历朝历代,对于祭祀孔子的孔庙都十分重视。
    孔庙的格局,除了孔子本人的牌位、塑像以外,还有“从祀”者的安排。
    孔庙供奉的不止孔子一人,除了亚圣孟子、孔子的弟子们之外,后世历朝历代,受到认可的“先贤大儒”,经过皇帝批准,也可以得到“从祀”的地位。
    死后,名字写在牌位上,放进孔庙,永远享受香火与祭品。
    孔庙从祀,就是读书人毕生荣誉的极致,这意味着他们的学识受到其他人的认可,必定是政界、学界、民间公认的“大师级”人物不可。
    而现在,朝中就有关于变动孔庙从祀牌位的要求。
    谁有资格入孔庙从祀,往往需要一番争论,斟酌再三,多方博弈。
    关键这个人还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人,他就是心学王阳明。
    王阳明死后,冒出来许许多多王阳明的弟子,天下靠王阳明吃饭的人多了,其实后世,依靠贩卖王阳明故事混口饭吃的依然大有人在。
    于是,关于王阳明能否从祀孔庙的问题,表明上来看是关于王阳明在儒学界地位影响的问题,暗地里也变成了事关许多人前途命运的大问题。
    王阳明尊贵了,阳明弟子才跟着尊贵,王阳明进入孔庙了,阳明心学才能真正成为“显学”。
    起初,孔庙中虽有配享之人,但未成体系。
    到了唐朝,在唐太宗的诏令安排下,孔庙的从祀制度,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。
    原先配享孔庙,得以受祭祀的,只有颜回等孔子的亲传弟子。
    而唐太宗把左丘明等二十一人的牌位奉入孔庙,一下子扩大了从祀的范围,也意味着,与孔子一起接受祭祀,不再是其亲传弟子的专利。
    凡是对儒家思想有贡献者,死后,都有成为“先贤”、被后世朝拜的资格。
    尔后历朝历代,孔庙从祀的名单都有所增补变化。
    其中王安石算是比较倒霉的,他曾短暂地获得“配享”资格,在孔庙中地位仅次于颜回与孟子,但旋即被撤出。
    而到了南宋,程朱理学的几位代表人物朱熹、二程兄弟、张载、周敦颐这“五子”,也都陆续进入了从祀名单。
    这样安排,无疑证明了程朱理学在当时的崇高地位。
    宋朝的理学家们都入了孔庙,明朝的理学家们当然也要紧随其后。
    隆庆年间,明初的大儒薛瑄被奉入孔庙,而到了现在,又有一部分言官提出,应该再次更新从祀名单,而变动的原因,就是希望从祀名单里增加王阳明。
    这个薛瑄是什么人?
    薛瑄字德温,号敬轩,河东河津人,明代著名思想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河东学派的创始人,世称“薛河东”。
    薛瑄为永乐十九年进士,官至通议大夫、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,天顺八年去世,赠资善大夫、礼部尚书,谥号文清,故后世称其为“薛文清”。
    隆庆五年在高拱支持下,从祀孔庙。
    薛瑄继曹端之后,在北方开创了“河东之学”,门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关陇一带,蔚为大宗。
    其学传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“关中之学”,其势“几与阳明中分其感”。
    一个学说和王阳明抗衡的人已经早几年就入享孔庙,没理由创立心学的王阳明就不能。
    王阳明的成就,到底够不够资格进孔庙?
    《左传》里头,有一个很出名的“三不朽”理论,也就是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。
    这三个指标,成为后世衡量成就的标准。
    首先说这三大标准中要求最低的“立言”,说白了就是得著书立说,作出一定的理论研究,如果入孔庙从祀,那必须对儒学思想有突出的贡献。
    这一点,王阳明做到了。
    他的心学理论,上承宋朝陆九渊,在程朱理学之外别开生面,是明代思想史中绕不过去的重要内容。
    他广收弟子,即便在死后,其学术思想也能由他的弟子们继续发扬光大。
    直到晚明,心学思想依然有不小的影响力。
    虽然一直有人说王阳明的心学源自佛家,但究其根本,王阳明心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,借鉴了一些佛家和道家思想,但其思想本质属于儒家思想。
    再来说“立功”,王阳明的功劳,那自然是毋庸置疑的,平定宁王叛乱。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